0762-3836999
工作日8:30-17:30
0762-3120120
24小时
首页  > 新闻动态 > 医院新闻 > 正文
卧床5年!重新站起...
本文来源:暨南大学附属五院 深河人民医院 发布时间:2022-02-20

邓阿姨64岁,1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动作慢、肢体抖动等症状,广州某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,予美多芭等药物治疗,症状有所改善后便一直服用该药物,从未复诊。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,药效逐渐变差,患者自行增加药量,至超出以往2-3倍,然而身体不自主颤抖持续加重,出现前后摇摆如跳舞状,近1月来已完全无法下床。得知我院有帕金森病专家,便慕名来我院就诊。

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家郭黎教授和刘小艳主任询问患者作息规律、服药时间、种类、剂量后,指导家属记录运动波动量表,严格按照运动波动情况规范调整治疗方案。郭黎教授指出:邓阿姨属于重症帕金森病患者(H-Y分级5级),出现许多运动并发症,若不及时治疗,短时间内病情可能会急剧恶化,至出现严重的吸入性肺炎、褥疮、骨折等危及生命。

调整治疗方案后3天,邓阿姨全身颤动症状明显好转。短短1周时间,邓阿姨从完全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到可自行下地活动、站立、行走,惊人的变化让邓阿姨及其家属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,激动的表示:“终于盼来了广州的专家来到家门口,以后再也不用四处奔波求医问药了。这里环境好,服务好,治疗水平更好,是河源人民的福音”。

 

治疗后患者坐起来、站起来、走起来



专家提醒: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,主要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和多巴胺分泌减少引起,以动作迟缓、静止性震颤、肌强直、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、便秘、睡眠行为异常、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为显著特征。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应坚持“剂量滴定、细水长流”的原则,即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。患者不能擅自停药、调药,详细记录症状变化,若疾病发生变化,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。


专家介绍

郭黎,主任医师,研究生导师,我院神经内科柔性引进专家,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资深主任,帕金森病中心主任。主攻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。


杨万勇,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,医学博士,主任医师,硕士生导师,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院长。从事神经内科临床、科研、教学工作20余年,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。擅长各型急、慢性脑梗防治、脑血管病危重症、卒中后并发症诸如卒中后认知及情绪改变、帕金森病、癫痫、各型头晕、头痛的诊治。


刘小艳,医学博士,副主任医师,神经内科主任。从事神经内科临床、科研、教学工作近20年,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。擅长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,尤其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管理及静脉溶栓治疗、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张力障碍、帕金森病、癫痫、痴呆、头痛、头晕、睡眠障碍、焦虑抑郁等疾病的诊治。

 


7
预约
挂号

分享到微信

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本页内容分享